「第七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頒發十三獎項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舉辦的「第七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今晚(四月二十二日)舉行頒獎典禮,邀得一眾藝術界人士、演藝界紅星和著名導演參與這項年度盛事及頒發十三個獎項予十四位得獎者。其中,浸會大學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 (製作) 碩士三年級生林瀚明的作品《怠厭》,更贏得「最佳創意獎 (劇情片)」。
影視獎頒獎典禮由香港浸會大學與香港電台合辦,邀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科技)柏志高先生、廣播處長黃華麒先生、著名導演吳宇森博士、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吳思遠先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教授、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教授和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系主任卓伯棠博士聯合主禮,並邀得多位藝術界人士、影視紅星和著名導演出席頒獎,包括任達華先生、朱茵小姐、詹瑞文先生、彭浩翔導演、黃百鳴導演、劉心悠小姐、陳嘉上導演、馬逢國議員等。
柏志高先生於典禮上致辭時說:「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電影及電視這兩項作為本地主要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這項影視獎正好提供一個有效平台,匯聚一眾有志於影視行業發展的年青人,展示他們的創意作品。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過去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讓影視獎得到空前成功,同時亦令我們受惠。」
黃華麒先生說:「今次香港電台與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合辦『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頒獎禮』,希望能夠延續早前製作的電視節目《影‧話‧百年》的光影使命,集結兩岸五地的影視新晉互相交流融合,培育人才,期望業界能繼續製作更多精彩及具創意的作品,令香港影視業踏入更豐盛的下一個一百年。」
吳清輝教授說:「浸會大學多年來為香港培訓了不少影視人才,為香港影視界作出了貢獻,期待參賽者和浸大學生將來加入影視界後,他們的作品能夠感動世界,能夠為人們帶來歡樂,帶來啟示及反思。」吳校長並祝賀各得獎的大學和同學,並鼓勵參賽同學繼續努力,為未來影視文化藝術產業貢獻心力,永不言棄。
這項被喻為「華語學界奧斯卡」的比賽今年共吸引逾五十間高等院校參加,參賽者分別來自內地、台灣、新加坡、澳門和香港,共提交一百一十多部參選作品,作品水平和數量均為歷屆之冠。今屆評審團由二十多位本地及海外業界知名人士和學者擔任,如蔡甘銓先生、張同祖先生、張婉婷女士、劉國昌先生、李力持先生、羅啟銳先生等。入圍的四十三部作品分別角逐十三個獎項,包括「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劇情片)」、「最佳創意獎(劇情片)」、「最佳劇作獎(劇情片)」、「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動畫獎」、「最佳實驗片獎」、「評委特別獎」、「優秀紀錄片獎」(獎項共兩名)、「優秀動畫片獎」、「優秀實驗片獎」,以及本年度新增設的「年度金獎」。
頒獎典禮稍後將輯錄成一連兩集的《影視新力量──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專輯》,於四月二十五日及五月二日(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分在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 (http://tv.rthk.org.hk) 視像直播及提供重溫。
第七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得獎名單:
年度金獎 - 《北京歡迎你》(盧茜 北京大學)
最佳劇情片獎 - 《何小光的夏天》(何文超 中央戲劇學院)
最佳導演(劇情片)- 《百獄》 (游智涵 世新大學)
最佳創意獎(劇情片)- 《怠厭》 (林瀚明 香港浸會大學)
最佳劇作獎(劇情片)- 《親愛的某某先生》 (林冠慧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最佳紀錄片獎 - 《走到底》 (盧茜 北京大學)
最佳動畫獎 - 《鳥之死》 (陳春 中國美術學院)
最佳實驗片獎 - 《刺點》 (施君涵 國立政治大學)
評委特別獎 - 《Love, Your Son》 (Natalie Son 南洋理工大學)
優秀紀錄片獎 - 《幼兒園 - 我心中的班長》 (周士論 四川師範大學)
優秀紀錄片獎 - 《復始》 (張寶軒、張子樂、陳智豐 香港演藝學院)
優秀動畫片獎 - 《再見蔡珏伶》(蔡珏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優秀實驗片獎 - 《紅色高跟鞋》(賴孟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