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1106】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 蕭傑恒
2021-11-06

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冀政府成立病毒基因排序工作小組 加強病毒追蹤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理大醫療化驗學系的同學:

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來到第十一週。再過兩星期,你們就要應付實驗課的考試,我相信你們已經在埋頭苦幹的作準備。

在疫情期間,大學採用網上教學。沒有學生的校園缺少了以往的活力和生氣。我們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無法在課堂上見面。有同學笑言,只能在電視、報紙上才會見到我。又有同學問我,為何會參與新冠病毒的基因排序工作?

我是個註冊醫務化驗師,是香港醫療體系的一份子。在疫情爆發初期,眼見前線的醫護,和醫院實驗室的同行疲於奔命,而自己卻安坐在大學的辦公室。那種無能為力的不安,驅使我鼓起勇氣,冒昧地聯絡各醫院,提出合作。多得各微生物科醫生的信任,提供確診者的病毒樣本,讓我們進行基因排序分析。結果,我們發現當時在港島東的隱形傳播鏈,亦揭示佛堂群組超級傳播個案的病毒源頭。自始之後,我和我的研究團隊一直透過病毒全基因組排序,監測新冠病毒在我們社區的傳播鏈,找尋病毒傳播源頭。我們的研究結果成功協助政府在第三、四波疫情,堵塞海員免檢安排和旅客在隔離酒店接受探訪等防疫漏洞。

踏入2021年,多間公立醫院相繼爆發小規模疫情。我們針對這連串感染個案進行基因排序分析,協助院方追蹤傳播鏈。差不多同一時間,外國出現變種病毒。在醫管局協助下,團隊為輸入個案進行基因分析,以監測變種病毒流入香港的情況。要數最有成功感的,是在今年四月,一名印度裔男子完成檢疫後確診,之後陸續有外傭感染個案,最終我們發現,該確診男子與東涌映灣園外傭的病毒基因完全相同,促使衛生防護中心進一步追問他們行蹤,揪出整條病毒傳播鏈和當中的密切接觸者,成功阻截該變種病毒於社區進一步擴散。

第四波疫情完結至今,我們仍然無間斷為輸入個案做基因排序。用意是如果社區再出現本地源頭不明個案,我們就可以迅速地作基因比對,找尋病毒的來源,推測感染的途徑。最近,我們又建立了一個病毒基因地理資訊系統,將個案的病毒基因,確診時間,再加上患者的行蹤,以互動地圖的方式表示出來。舉例說,若果社區在幾日內出現兩個或以上個案,而他們的病毒基因是相同的話,患者的住所和到訪過的地方,會以同一種顏色點在地圖上標示。系統又會根據個案確診的時間,以動畫方式將顏色點按次序顯示出來,再以虛線把這些地點串連,模擬該病毒株在社區的傳播路徑。我相信這個系統可以幫助個案追蹤,令圍封檢測等防疫措施更精準地實施,為我們日後通關,締造有利條件。

做基因排序要有兩個元素,才可以有效阻截病毒傳播。第一,要做得夠快。如果要等四五日才完成,以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恐怕病毒已開始在社區傳開去,分析的結果只能作「歷史回顧」。故此,我們不斷改善技術,令基因排序可以在10小時內完成。

第二,要做得夠多。在第四波疫情時期間,有很多本地源頭不明個案沒有進行基因排序,令疫情好像未完成的砌圖一樣,根本看不清真正的圖像。其實除了理大,其他大學的研究團隊亦有做病毒基因排序。我相信假如結合各團隊之力,絕對可以分析所有個案。只是我們之間未有溝通機制,不同團隊不時重複分析相同個案,實在浪費了大家的資源。我很希望,政府能牽頭,成立病毒基因排序工作小組,將個案按地區分派予不同團隊,讓我們分工合作,以增加處理量和速度,協助衛生防護中心建立病毒監測網,以應付可能出現的新一波疫情。

各位同學,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你們可能會對基因排序等新技術有興趣,我們學系不論在本科或碩士課程,都新增了多個關於分子診斷和生物信息學的科目,希望你們在畢業後能學以致用,提升香港醫務化驗師的技術水平。

雖然細菌、病毒不停地演變,但其實人類亦不斷進化。在理大任教的八年期間,我深刻體會到這一代的大學生,不論是領悟力和分析力,都比十多年前的我強得多。作為老師,我有責任將知傾囊相授。我相信你們將來一定可以令香港的醫療科技更上一層樓。你們加油,努力溫習,我們試場上見!

 

Gilman

2021年11月6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發表評論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