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1126】港大醫學院院長 劉澤星教授
2022-11-30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學生為本 培育明日仁醫

Carmen 你好。

許久沒見面了,你和家人在英國生活順利如意嗎?

你還記得當年我和你分享老師為我披上白袍那天的情景嗎?經過許多年之後,我現在成為了港大醫學院的院長。今年,我以院長的身分,和醫學院的老師在白袍禮上為新入學的幾百名新鮮人披上白袍,一同宣讀《日內瓦宣言》。《日內瓦宣言》象徵了醫者對患者的堅定承諾。宣言開首是這樣的:「作為醫療專業的一員,我鄭重承諾將獻身為人類服務,病人的健康和福祉將是我的首要考慮,我會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

回想當年披上白袍後,我不期然感受到一個鄭重的承諾、一份厚重的責任。我承諾自己在學醫的過程裡以堅毅虛心向學的精神追求學問,精益求精;我和所有同學一樣,肩上的責任,是憑藉同理心、平等觀念和卓越的知識對待每一位病患、對社會的承擔。今天仍不變。

疫情前,我們兩家人總能抽空見見面,談天說地;樂也融融。你的兒子Tony 學業成績一向優秀,依稀記得他想回港修讀醫科,我既是他的長輩又有可能成為他學醫路上的前輩,今次十分樂意分享一下我們醫學院的發展,以及如何成為一位德才兼備的仁醫。

身為醫者,我們一直尋求學問,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精進自己,服務病患。我行醫已經好一段日子,但每一次見病人,尤其已留醫一段日子的病人,看見他們不斷克服漫長治療上的艱辛和痛楚,而他們身邊的照顧者能夠持之以恆、不離不棄地細心照顧病患,看著病患與照顧者之間,是甚麼原因讓照顧者充滿愛和同理心的呢?八年前,我負責的其中一位病患,他身上不同的器官也有血栓塞的問題,尤其是皮膚及腸道的血栓塞,引起細胞組織壞死,需要進行多次手術來修復腸道。身為主診醫生的我也知道這病暫時沒有方法根治,對他的病況也不全面了解。十六個月後,他離開了這個世界。在這十六個月的診治期間,他的太太一直守候在旁,無一日間斷,二人真是鶼鰈情深。令我深深感受到愛的力量,我總是會想:病患和照顧者,真是醫生的老師;重視「人」的價值,就是醫護專業的根本。

 

不過,要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醫生,單靠仁愛和同理心並不足夠。我們也需要與時並進,掌握新科技,並應用到臨床治療上。

 

港大醫學院剛獲得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第13位,較去年的第20位提升了7位,連續兩年刷新紀錄。作為世界頂尖的醫學院之一,面對疫情三年以來各種前所未見的變化和挑戰,我和各位老師正努力地改革課程,務求讓同學能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尤其在臨床學習方面。

 

好像今年正式引入教學課程的便攜式超聲波掃描器,可以讓同學在家或在宿舍裡練習,或在病房內替病人診斷,克服因疫情而造成的學習障礙。

 

另外,外科學系與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攜手研發了一個chatbot mobile app——同事搜羅了不同的臨床病例,讓醫學生向虛擬病人練習問症及診斷。護理學院又引入嬰兒及兒童模擬病人、沉浸式VR 虛擬實境等創新儀器,讓學護得到更真實照顧病人、處理不同病例的學習機會。這些創新的課程改革,有賴醫學院各同事無私的投入。我衷心感謝他們的付出,為醫學院創造驕人的成就。

 

Carmen,在你和Tony 討論修讀醫科的時候,你亦要向他分析醫科學習不太輕鬆的一面——我們有時會為學習進度不理想而苦惱,會為忽略了家人好友而失望內疚;更甚的可能會引起情緒問題;醫生也是普通人,情緒高低起伏都是人之常情,心理和身體一樣,倘若出現了問題,就應該及早處理。

 

有見及此,我們醫學院設立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輔導團隊,如有需要,更會將個案轉介。另外,我們還設有「同行者」計劃,培訓學生為同學仔作情緒支援,全方位推廣身心健康。學醫路上的每一位學生並不孤單,因為,有我們與他們並肩同行。 

 

面對變化多端的病情、來自不同背景的病人,醫生也需要擴闊視野,多認識醫學以外的世界。談到這裡,我也想分享一下港大醫學院一個名為「增潤學年」的計劃,這計劃是在2016/17學年率先推行的。學生的好評為我和其他老師增添了無比的動力。今年,第一批經歷「增潤學年」的醫科生已披上畢業袍,其中約三分之一取得增插學位,甚至修讀其他學科如會計、藝術、歷史及哲學等,正好體現了設立「增潤年」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涉獵其他學科知識,並透過交流和服務,接觸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從而擴闊眼界、提升溝通技巧及同理心,為同學日後照顧來自不同背景的病人做好準備。

 

香港和不少大城市一樣,面對人口老化而引起了不少醫療問題及挑戰。Tony在英國成長及讀書,已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如果決定來香港修讀醫科,為香港人服務,將來不妨考慮投入本地的基層醫療服務,透過了解本地的醫療,以「一人一醫生」的家庭醫生系統為基礎來了解媽媽成長的地方——簡單而言,即是讓一家人從小開始,和家庭醫生一起成長。從小建立的醫護關係,能讓醫生與病者及家人建立充分的了解和信任。以接種疫苗為例,如果一開始便由家庭醫生向家庭成員解說,那麼家長對接種疫苗的疑問和擔心便能早點解決;同時又能減輕依賴專科醫療的負擔。長遠而言,也可能減輕併發症及慢性病的發生——說不定,日後你和兒子有更多的話題呢。

 

若Tony考進醫學院,一定要牢記自己當天穿上白袍時立下的誓言,無論他將來的專業是成為臨床專科醫生,抑或從事學術研究,請記得我們學醫的初衷,就是以同理心和專業操守服務市民。行醫是一項終生志業,我們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有體力和精神妥善照顧病人。將來,他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要有休息的時間,同時不忘持續進修,與時並進;常保謙遜的態度,因為,病人也是我們的老師。 

 

祝你們生活愉快! 

 

澤星上

2022 年11月26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