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0813】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
2022-08-13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冀政府為道路交通運輸減排制定明確路線圖
*標題由編輯所加

嘉敏:

 

還記得十幾年前你剛從紐卡素交流回港,當時你分享英國新能源巴士發展的情況。轉眼十多年過去,我們牽手走遍了半個地球,乘搭過很多程巴士,但我們總會覺得香港的巴士服務依然是世上最出色最安全的。



還記得你乘巴士時你曾經問我,究竟香港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如何?原來交通運輸是香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佔了總排放量超過19%。

 

香港政府冀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提出不同減碳計劃。政府在2021年初發表《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承諾於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很多巴士皆沒有空調,到2012年時,歷時逾20年才把所有巴士換成空調巴士。一輛專營巴士可以行駛18年,換言之我們只有不足10年時間測試各種減碳技術全面淘汰傳統引擎巴士,時間實在不足。

 

我們去英國旅行時,曾乘搭不同類型的新能源巴士。原來英國電動巴士是非常普及,當地更是發展氫燃料電池巴士的先驅,總共有60輛氫能巴士在全國行駛。而且英國氫能巴士總行駛時間已超過210萬小時,每日平均行駛155至185英里,每次加氫的時間是少於10分鐘。

 

在疫情前,我們除了趁長假期出外旅遊,還會利用週末北上渡假。與香港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早於2017年已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公共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的城市,共有超過16000輛電動巴士和約2萬1千多輛電動的士在路面。

 

其實全球各地都朝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來發展,香港亦應趕上世界潮流,我們應怎樣做才可以令巴士順利轉型到綠色低碳呢?

 

香港山多平地少,相信不同斜度的道路是未來新能源巴士的一大挑戰。另外,香港95%專營巴士都是由三軸雙層巴士組成,相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巴士而言,香港的巴士是巨無霸,再加上每輛巴士均提供源源不絕的空調——這些行駛條件令巴士需要更多能源推動。你作為一名工程師,你提到香港可以引入氫能巴士。其實香港三家巴士公司內,已有一間引入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而另一間就準備於未來引入一批氫能巴士。正如你所言,根據香港現有法例,氫氣屬於第二類危險品,香港現行的法規和安全標準對氫能有很多限制,未準備好讓氫能巴士落地測試。

 

最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路面情況彷彿暢通許多,你也不用擔心巴士沒有座位,但其實這令專營巴士乘客量大幅下降,收入大減,對營辦商影響是很大的。加上近來國際油價上升,營運巴士的成本大幅上升,當前經濟環境所帶來的壓力會令巴士難以綠色轉型。

 

還記得我跟你提及過,我正與其他團體合作研究巴士減碳嗎?研究成果終於發布了。專營巴士營辦商、能源公司以及不同學者、研究和非牟利機構在去年組成「零排放交通聯盟」,並在2021年7月至今年6月舉行九次會議,本著透明對等的原則,由成員推動並一同商討零排放交通議題。成員間或對建議和期望有所分歧,但亦都無阻聯盟就共同的願景和目標——使公共道路交通達至零排放——而齊心合作。各成員基於實證和研究達成共識,共同編寫和審議《零排放交通建議白皮書》,並誠邀香港政府與聯盟合作,共同為零碳排放道路交通運輸制定有明確時間表的路線圖。

 

聯盟總共向政府提出六項建議。首先,政府須為零碳排放專營巴士制定有明確時間表的路線圖。其次,聯盟希望政府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加快並擴大試驗電動巴士和氫燃料巴士的計劃規模,從而測試零排放車隊的營運表現,確定技術可行性。加上,政府應減少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監管限制。

 

另外,港府應就發展相關交通和基建設施及制定標準,釐清需要跨政策局協調處理的範疇;亦應為公共交通營辦商尋找適切營運模式,以支持低碳交通轉型。最後,政府應大量投資予公共交通工具,以達致出行模式的轉型,邁向零排放交通運輸。

 

其實我們身為市民,亦可一同改變少許生活習慣,以幫助香港減碳,例如你的辦公室其實是位於巴士總站旁邊,你可以鼓勵同事減少駕駛私家車,而多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省錢又環保。除此以外,我們還可參加政府不同的公眾諮詢,為我們的下一代建設一個更好的綠色未來。

 

嘉敏,期望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可以一起在香港乘搭新能源巴士。

 

俊業

2022年8月13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