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31223】水務署署長邱國鼎
2023-12-23

水務署署長邱國鼎——東江水供港接近60年

*標題由編輯所加

 

Dave﹕

好高興你上月來參與牛潭尾濾水廠開放日,參觀和了解香港供水系統的運作。當日你對東江水供港的來龍去脈尤其感興趣,我對你懂得飲水思源的美德留下了深刻印象。東江水供港接近60年來從未間斷,每日為香港注入源源動力,一直支持着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讓七百多萬香港市民安居樂業。東江水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長期支持。因此,我非常樂意告訴你更多關於東江供水的事情。

 

香港在一九六三年出現重大的旱情,全年降雨量只有901毫米,遠少於每年平均2400毫米的降雨量。當時政府實施了最嚴厲的制水,每四日供水一次,每次只供應四小時,艱難的情況維持了一年,大大打擊了民生和經濟。當時香港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經多番磋商,終在一九六三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在同年年底經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撥款興建整個東深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自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日動工,廣東省政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不足一年便完成工程。一九六五年三月一日,東深供水系統正式開始向香港供水。

 

東江是珠江三條支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的尋烏、安遠和定南縣,自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入廣東省境內,水源現時主要供應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和香港超過4,000萬人。輸往香港的東江水從東莞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送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不說你或許不知道,我們在家扭開水喉輕易取得的食水,原來是經過數十公里延綿不斷的管道,攀越高山輸送到香港,再經水務署濾水廠處理後供應到各家各戶,可謂一點一滴得來不易。

 

東深供水系統初期的對港供水量僅為每年6 820萬立方米。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東深供水系統於七十至九十年代期間進行過三次擴建,並在二○○○年初進行全面改造,令每年供水量上限提升至8億2000萬立方米。現時東江水佔全港淡水用量約七至八成。

 

根據現時東江水供水協議,廣東省當局會致力維持輸港東江水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第II類標準,這是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最高標準。多年來,廣東省當局為保障東江水水質作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制定和嚴格執行保護水資源的法規及措施,例如在受保護範圍內禁止進行引致污染的活動、遷走具污染性的工廠,並進行多項主要基礎建設以提升水質,包括﹕一九九八年將輸港東江水的取水口上移至水質較佳的上游位置;一九九九年啟用深圳水庫的生物硝化站;二○○三年啟用東江水專用輸水管道;二○○五年完成石馬河調污工程;二○二○年完成沙灣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這些工程整體地提升輸港東江水水質。

 

此外,自二○二一年起,東江供水協議已優化為「統包扣減」方式,即當每年實際取水量低於每年供水量上限時,可從每年基本水價中扣減水價,扣減金額為節省的水量乘以扣減單位水價。按協議,香港除了可以獲得供水量的上限保證,即每年上限為8.2億立方米,亦可以每月按實際需要通知廣東省政府所需的東江水供水量。此舉使香港在控制存水量方面更具彈性,避免浪費東江水資源,並節省運送東江水的能源成本。

 

全球氣候變化將會加劇降雨變化,因此,我們需要發展更多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新水源,令整個水資源組合變得多元化。水務署在《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下一直致力開拓新水源。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期,連同明年陸續啓用的石湖墟再造水廠和安達臣道中水處理廠,將為香港提供三個新水源──淡化海水、再造水及重用中水,能夠提升本港供水的韌性,應對氣候變化預計帶來的影響。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期已於昨日(十二月二十二日)開始生產食水。在全面投產後,產量可達每日13萬5000立方米,佔本港食水用量約百分之五。

 

然而,要水資源取之不竭,就必須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正如國家所提出「節水優先」的治水思路,好好管理自身需求將會是成功治水的關鍵。因此,水務署會繼續推行各項控制食水需求措施,並會加強向大眾推廣節約用水信息。不知道你是否仍記得「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 我很高興告訴你,新一輪的慳水運動即將展開,希望你能踴躍參與。一個不缺水的未來,由你開始。謝謝﹗

 

邱國鼎

2023年12月23日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