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0924】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
2022-09-26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建立大數據監察抗生素耐藥性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公公婆婆:

你們在天家適應新生活了嗎?半年內跟你們相繼道別,我的心情都未能完全平復,但是知道你們身體不會再感到不適,又可以在天上團聚,我又替你們感到開心。

回想起疫情前,你們身體轉差,開始出出入入醫院。每次探望你們,見到醫院擁擠的情況,我都覺得好心痛。在醫院裡面,我好記得婆婆隔離有位病人,他的儀器上面貼了一個 “MRSA” 的標籤。當時我剛好都在做相關的研究,突然有好大的感受,這些抗生素耐藥性(AMR)病菌原來和我們可以那麼接近。

英文簡稱 MRSA 的「金黃葡萄球菌」是一種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超級細菌」,一般會引致皮膚和軟組織感染。AMR細菌可以經人及經食用動物傳播,前者則當患者服用抗生素後,抗藥性細菌可能在體內繁殖,當患者前往醫院、診所或社區,抗藥性細菌可能會經過不潔的設施或人與人的直接接觸而傳染他人。至於後者則在發生在食用動物上,一旦食用動物施用了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可能在腸道繁殖。若消費者食用未經徹底煮熟而受污染食物,便會有感染抗藥性細菌的風險。一旦社區出現大規模感染個案,現有的抗生素不但會無效,而且會因為缺乏有效預防和治療感染的藥物,導致很多醫療程序,例如:器官移植、癌症化療、糖尿病管理和重大手術的風險增加,對體弱患者影響尤深。外國曾經有統計指,AMR在2030年間,會令多達2,400萬人陷入赤貧,若我們不採取任何行動,將可能導致在2050年間全球每年高達1,000萬人死於AMR。

除了 MRSA,仲有在香港都好常見的 「超級細菌」- CPE。此細菌能抵禦多種常用抗生素,會導致治療方案受到限制,令嚴重感染難以醫治。而且感染個案持續上升,根據醫管局統計,CPE個案由2011年的19名患者,增加至2015年的340名患者。這類細菌的帶菌者可以毫無病徵,但細菌也可引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宏觀全球情況,有報告指出,全球CPE死亡率約26%至44%;從經濟層面而言,美國有研究估計,CPE所造成的支出高於很多不同的慢性疾病。

為了解本港CPE流行病學情況,我們港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研究 ,利用醫管局轄下的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CDARS)的電子健康數據庫作研究。CDARS中的數據是去識別化,即是去除病人姓名和個人資料。不過,我們數據內亦包括患者的人口統計、診斷、程序、處方歷史、住院記錄、登記死亡日期和實驗室結果。數據庫自1995年成立以來,已經累積了超過1,100萬個患者的病歷。

今次研究發現,曾經使用β-內酰胺抗生素是攜帶CPE的獨立危險因素,事件發生的比率為1.37。這類型的抗生素其實好普遍,例如我們成日聽到的盤尼西林,其實都是β-內酰胺抗生素的其中一種。而且我們的研究收集逾十年的數據,我們發現CPE發病率呈穩步上升趨勢,尤其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高峰期。

今次研究亦反映,大數據可應用作監察AMR的情況。本港需要建立AMR的監測系統,透過統一的格式收集數據,從大數據中預測所帶來的負擔,例如病發率、死亡率、相關經濟成本等,以計劃部署方案。不過,儘管公營醫療體系提供了一些耐藥監測數據。這些數據與AMR全球監測系統的格式並不統一,數據與數據之間難以發揮參考價值,導致部署應對策略舉步維艱。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5年成立了國際AMR監測系統,目標是透過國際合作有系統地收集AMR監視數據。香港作為其中一個合作單位,可以多參與發展,建立一個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架構以進行AMR監測,組成一個包括醫管局、公共衞生服務處和涵蓋食用動物和食物的監測平台,加強及統一醫療機構的AMR監測和測試的方法。作為學者,我們亦有責任加強公眾對使用抗生素的教育和認知,確保我們正確使用抗生素。

造成AMR因素甚多,即使正確使用抗生素,耐藥性也會自然發生。不過,這樣不代表我們要坐以待斃, 抗生素有效的次數和時間有限,與水電一樣是有限的資源,我們應該好好運用它,延長它有用的時間,爭取更多時間去研究新藥物對抗惡菌,確保我們的健康和保護高風險人士,減少醫療負擔。那我們就可以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好似公公婆婆你們一樣過著美滿的人生。

 

詩鈴上

2022年9月 24日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