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40203】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 何惠萍
2024-02-03

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從日常生活實踐源頭減廢與分類回收

 

Coco表姐:

 

今次你回香港,見你提起在酒店附近,見到一個綠色招牌的舖頭,印有一個「6字」。其實它是環保署一個服務全港的社區回收網絡。等我講多一點你聽,讓你下次回港定居時有更清晰資料。 

在我家附近其實也有「綠仔點」,根據我的觀察,很多家庭在出外散步時,都帶同寵物,拿着一袋二袋,到回收點進行分類回收。父母亦會藉此機會教導小朋友環保和回收的意識。有時候,外籍家庭傭工亦會和僱主一起進行回收。逐漸,外傭都成為其中一位常客,就會注意到環保教育的重要性。

表姐,你知道我從事環保工作二十多年,見到近年市民愈來愈習慣使用回收站,有回收站的回收量在這幾年間,翻了幾倍的升幅。

現時社區的回收設施不斷增加,綠在區區的服務遍佈全港18區,接收9種常見回收物,並設有多個「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當中「回收便利點」更有夜間自助回收,非常方便,另外更有超過130個每星期定時定點的街站,回收變得比以往容易和方便。雖然有街坊說他居住的環境比較狹窄,回收點亦不方便他們、回收設施也不足,但我都希望未來有更多回收點。

2022年,香港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達每日1.51公斤,相比很多外國大城市的棄置量每日不過1公斤,所以香港的棄置量是相當高,為堆填區帶來沉重負擔。所以香港需要推動各項惜物減廢和支援回收的工作,以減少碳排放及實踐低碳轉型,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令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福祉。

 

香港政府將於今年8月1日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簡稱垃圾收費,而垃圾收費制度在許多地區已經廣泛實施,亦有一定的成效,例如:

1. 台灣於90年代末率先實施"垃圾袋收費"制度,居民需要購買不同指定容量的垃圾袋來棄置廢物。

2. 日本和韓國同樣實施了一系列廢物收費和回收制度。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垃圾袋和回收箱,居民需要根據垃圾的種類和大小,支付相應的費用,同樣鼓勵居民在家居進行廢物分類和回收。

當然,這些地區的收費制度實施的效果因應人口密度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垃圾收費制度鼓勵了市民減少產生垃圾、增加回收率,這不單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同時促進回收業界的持續發展,並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

 

表姐,我和你在美國的時候,都習慣在不同日子棄置不同垃圾進行回收,星期一是膠樽、星期二是紙張、星期三是玻璃樽。相信你回香港時,會與我一樣,很快適應。

推動垃圾收費的最大本意,就是推動個人和企業減少產生垃圾。當市民需要為自己的垃圾支付費用時,便會更加注意自身的消費模式,而且積極努力減少產生垃圾。

特別在網購時,在購買和運送過程中都會增加包裝,你也要想一想,這會造成更多的浪費,所以你買一件物品的時候,都要思考其必要性,也要思考將來棄置該物品時,也會有一定開支。長遠來說,改變每個人的消費模式、購買簡約包裝和更耐用的產品或選購保養期較長的產品,呢都是一些好習慣。

你知道,長遠來說,當市民傾向選擇剛才提及的產品時,亦令到企業或生產商,改善和改良他們的產品設計,減少包裝、重用資源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有助節約地球資源。

此外,收費制度為回收和正確的廢物處理提供了經濟誘因。當市民需要支付垃圾處理費用時,自然會更有動力尋找回收的出路,並確保垃圾能夠得到正確處理。

最後,有效的垃圾管理可以節省長期的公共開支。透過減少產生垃圾和促進回收,需要堆填和運輸的廢物量都有所減少。處理垃圾從來都需要運用資源,減廢和回收則可以降低政府和納稅人處理廢物的成本。

當然,推行垃圾收費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公眾的理解和接受,好像我們去其他地區旅遊時,都要將自己生產的垃圾帶走、或者做好回收。

市民可能認為政府只是單為收取額外收入,特別是對於一些習慣免費垃圾處理的人來說,如剛才所說,垃圾從來不是自動就送到堆填區,要經過一些程序和需要很多資源才可以進行。

其實減廢回收對市民來講,需要做的其實非常簡單:從日常生活源頭減廢、積極做好乾淨回收、將紙張、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小型電器、慳電膽及光管等,都拿去「綠在區區」回收。既不用支付垃圾費用,還可兌換綠綠賞積分,來換取即食麵、油、米、文具等日用品,何樂而不為?

 

總結來說,香港推行垃圾收費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需要做好自己的責任,從源頭減廢及積極乾淨回收。

表姐,環保是一項大挑戰,最理想的狀況就是每個產品都有環保設計(eco design),由製造、清潔、生產、應用,例如在產品上如何省電,省材料、耐用,到棄置重用都要考慮得到。將來等你回香港時,再和你分享更多環保心得!

 

表妹 Linda
2024年2月3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發表評論

最新專題